想起“新的起点”这样的标题,总觉得尬尬的。大概西方人用中文起标题也可以减少尴尬感。
六月是我的生日月,这些年来,每年的心情和安排都不太一样,这几年养成了趁机反思生活的好习惯,比如三十岁那年就惦记着怎么样来挑战自己一下,于是去第一次跑了半马,学了潜水,回国后第一次换了工作。
- 如何增加生日的仪式感
去年『迟早更新』过年的特辑里面提到,过年和任何越来越淡去的节日都可以靠给自己找一些特定的事情做,来增加它的仪式感。节日的仪式感和节日感其实都是我们自己营造的。
生日在小的时候,父母会约姨妈、舅舅他们两家一起过来家里庆祝,准备一桌饭菜和蛋糕,貌似当时也不时兴送礼物,但这样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再下一次记忆犹新的就是2011年在巴黎的一次生日,学朋友把几波互相不认识的友人都喊到家里,聚了一下,大家各自带了些食物,还有朋友学蓝带的室友做的蛋糕,我那个14.5平米的studio,每个人挪动一下都要惊动另一个人。但是很开心!
2013年回国前的生日,Chiachi帮我在她家办了个生日送别趴,带着要离别的伤感和要回国工作的兴奋,同时在聚会的人中还偷偷藏着当时的女朋友,啊,哈哈哈……
所以,今年我决定,要计划一些每年生日都要做的事情,给自己一点活儿,有趣的度过每年的这一天。比如,回顾和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挑战自己的决定;看一部一直想看还没看的电影;尝试一件没试过的事;找几个朋友出来喝酒聊天;吃一家想吃的餐厅;找一位或几位很久没联系的无法见面的老朋友网上聊聊天;读点什么。反正,就是让这一天或者前后这几天都忙活起来!!!
- 职业思考
然后就要讲到今年的思考人生,以及有点意外却又合理的一个决定。
我负责的改造项目,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都节奏放缓或者基本没有启动,因此,从复工以来,我的工作都很不饱和。我甚至开始整理自己的电脑文件和照片了…… 于是,在五月初,确实迎来了新的变化,公司问我是否想要转到营运operation,做Design的职能,说来很好玩,这个是我一年前想过的方向。然而此时的犹豫就很多,再加上一些略显狗血的事情,一言难尽。
趁机考虑转型的问题,在朋友的提示下,也想到了品牌方的一些可能性,于是就约着在某世界前二的运动品牌(哈哈哈哈哈,我不是故意黑这个品牌)供职的友人出来喝酒聊天咨询。她给我分享了请假陪家人、和一位准备在路上离去的老人一路向西的故事,听得我很感动,这家的Negroni也很好喝。我被追问在一大段谈话之后,为何没有讲自己,自己的长处或者是自己内心想做的东西,只讲了很多行业、趋势,这些外在。什么会给我带来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对现在从事的职业活动、精力分配的反思;
时隔不几日,又在bwz群里聊到无业青年自由职业者的话题,缓缓的招聘信息就很快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关注,哈哈哈。找缓缓私聊了几句现在的职业困惑,他跟我说,你还是自己干吧。
我意识到回国工作这几年来,被现在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所绑定,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限制,以为我无法接受或者没办法怎样怎样,但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限制。以前所骄傲的自己有可以随时清零的勇气,早就没了。如果真的退回一个只能养活自己,勉强还上房贷的生活,有想象中那么难过吗?
经此疫情,在家隔离的几天,演出、电影、快递都停了,但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生活冲击,读书看剧跑步健身,还要啥自行车!
所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实现自己开咖啡店愿望的冲动!并且,在未来的两日想到了bp的创业点之后,觉得这事儿开始认真的有戏了,碰巧相关需要寻求帮助的领域也都有朋友,于是某日下班回家后,在notes里记录很多骑车回家路上的想法,又某日午饭后,在言几又书店里闲逛,坐在咖啡位记录下第二个觉得真的可以做成的主意,太兴奋了!!!
后面就和HR谈定了离职日期,虽然还什么都没具体的做,开始和周围的朋友们交流的时候,惊讶于他们的反馈:一来是很意外,大多数人都想做而没做;二来,也有很多人提到,感觉我就该是这样的,还在好奇之前为何一直在打工。
En bref, 下个月就要开始小创业了,刚回国那会儿提到创业的时候,还在讲说,创业就适合30多岁有点经验和资源的人再去做,而不应该是一毕业就上的事儿。这几年关于毕业是否创业的想法有些变化,但依旧还是觉得,现在30多岁这个阶段很适合尝试做点什么!!!
于是就有了这个标题,哈哈哈,原来“不忘初心”这几个字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