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

年更的间隙总是想到一些想写出来的东西,如果当下没有写,它们就没了。比如2022年初想着这次总该写个总结和计划之类的Blog,无奈写的冲动并没有压过拖延或者说堕落的欲望。

这次起意是前两天听到35岁死一次/35岁死70岁埋这些经典的关于人到中年的老套论述,不过比之前多了个对青春期的描述,说中年以前,喜欢给自己赋予一些戏剧感/崇高感,仿佛生活很drama,又或者给自己增加一些虚幻的伤感情绪 etc.

那么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给35岁之后的自己一些 guideline,比如应该让自己平时、真实、乐观、直接。

大学前后以为自己很勇敢,但很多时候被自己的自尊心舒服,很多事做的没那么“潇洒”。30岁的时候我也很刻意的跟自己说要勇敢一点,每年都要挑战自己,花了很长的时间慢慢习惯这种“勇敢”。比如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瞬间,“不勇敢”是源于怕失败、怕丢脸的自尊心,现在至少经过非常简短的心理建设,我知道了并没有人在意你,乐观点说,大家也并不会因为你的失误而笑话你,只有自己才把本体看的如此的重要,而多别人来说,甚至可能以后都不会记住我们失误的这些瞬间。相反的,如果每次我们都可以不怕失败的去尝试,别人只会记住勇于尝试的我们,和这种热爱挑战的性格,而对于挑战的失败,最差最差也只是大家开玩笑时候的笑料罢了。

所以在2021年,我好像真的开始慢慢放下一些包袱,经过了一些失败或者说至少不成功的尝试,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了。

希望在2022,可以更直接,没有那么多戏剧感,如果没做成想做的事,也没有那么多悲情,就把想做的事情,尽力。大家共勉,加油!

………………………………………………

果然一个话痨是无法得体的结束的,忍不住还是盘点一下2021各方面的成果和新一年展望:

运动:

Ski 方向更清楚,技术略有进步,有了国职教练证,还因此交了新朋友。2022年希望可以有更阶段性的进步;CF没有很认真的坚持,略有小伤,越野跑的成绩和水平也勉强维持,今年争取更规律的训练,至少路跑上去年已经有了很不错的阶段性成果,相辅相成,今年认真快乐跑,10k和半马希望今年都可以有更理想的pr;去年很认真的跟着一个老师做了一年的阴瑜伽,关节活动度和理念有了踏实的进步,今年开始哈达瑜伽的练习,欣慰。靠一周一周的持续积累才可以更稳定的提高,道理以前也懂…… 蛙泳效率的进步不显著,今年想把自由泳也学会,把这个作为2022的运动目标吧!

家庭:与父母的相处好像也进步了,前几年我理想化的成分更高一些,有时候没那么认真的感受父母一辈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谈恋爱也是占据了去年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随着人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对感情会看的更重也懂的更多吧,挺开心的,这也是过去一年里程碑般的重要成就,热爱生活,珍惜当下;还多了几位新朋友,并且成为除了女朋友外,日常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朋友,感慨果然不上班才能交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陪我走过一年又一年。

工作:这一年虽然很懒没怎么做事,但是思考没停,为几件事情很兴奋的做了不少,也遇到了两次怀疑自己的时刻,虽然没有特别好的起色,但随着不同的尝试,从反馈中领悟到很多,新的一年,还是上面提过的,再直接一点吧,36岁了,可以摆脱负担,用直接和效率为自己赢得一些空间,加油!

这次唠好了,先这样吧,哈哈哈。

疫情期间的一个日常

一眨眼四月份都过去一半了,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一切都感觉不那么真实。工作中的项目改造节奏变缓,很多动作都要到下半年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还要执行,竟然不忙到有点焦虑。

清明节的时候原定的安排突然变了,状态也不太好,就跑去了枫泾,一来不用出上海,二来想去看看自己回国后的第一个项目,顺便还可以古镇走走散心,吃吃拉丝。果不其然,拉丝都被换成了牛蛙,并且有无处不在的横幅提示以后也不要吃哟,危险哟!

当年的项目现在看,真的有点惨不忍睹,哈哈哈,干挂石材和真石漆的颜色色差有些大,别墅的露台也都被搭建了玻璃阳光房,哈哈哈,甚至洋房的阳台外还有人家做了上海常见的那种外伸式的晾衣杆,不过依旧,这是当地最“高端”最现代的住宅项目了。

心情很糟糕的情况下,清明正好跑个10公里,一年前也是差不多3月底,听说徐汇滨江和黄埔滨江贯通之后,开心的去刷了个10公里,从家里可以一直跑到十六铺码头的indigo,去BFC逛逛,然额今年,因为疫情在家没怎么运动,不得不中途穿插了两段500m的步行来休息,而且终点去一个吃过的餐厅,发现已经关门了,恩,这就是疫情咯。

…………………………………………………………………………

其实从晚上下班骑车回家就能感觉到,路上九点多就已经没啥人了,远没有从前那么热闹。昨晚健身之后去点都德,都坐不满…… 哈哈哈哈

天气不好就更显得萧条,好在上周末老河口群约了个小局看了余德耀和龙美术馆的展览,西岸出了几个美术馆的良心联票,估计也是因为参观量非常不景气的原因吧。下雨的天气太适合吃捞王了!

当晚也是从bwz群拉上海小群的创群日…… 第二天原本的第一次聚会就只剩我和JL,像同事相聚一样的聊了一下午。感觉北京分部真的太喜欢聚会了,上海的真的都聚不起来,特别散!!!倒是下午在西岸美术馆的咖啡店看了好一会儿书,带了「崩溃」,哇,写的真的太棒了。除了对工作很有启发之外,甚至也能联想到感情,感叹于九四年的前沿性,也欣赏这本中文的翻译,很复杂的主题讲的非常的清晰易懂。力荐!

有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消极的情绪,伴随着对自己的怀疑。其实仔细想想,好像也都没什么,大概生活之不如意,开心/难过与否就取决于如何看待吧。最近的工作和情感都遇到了很大的瓶颈,碰巧又是这么神奇的一年,什么计划都乱了,那就一件一件的来吧。有些事想不清楚,可能就只是还缺点时间或自信。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想起还可以随便写些心里的话唠和流水账,也是挺宽慰的。

…………………………………………………………………………

我拆开了西西小朋友“送”我的“呼伦贝尔空气”,恩,这小麦味儿有点冲啊,先这样吧,保重!

HELLO / BONJOUR / 你好 !吗?

想恢复Blog的更新已久,无奈重新建站的工作量太大,甚至Linode买了几个月的主机服务扣的钱也没有让我真的有效率地把Blog重开这事儿弄好。之前的Wordpress备份和自主搭建的过程有太多坑,折腾了一两个周末让我想起高中时候重装电脑的沮丧,动不动就要跑到网上搜索这是咋回事儿,要怎么解决,心烦至极。

最后索性还是沿用Wordpress的现成服务,直接导入了2013年9月17日的备份,没想到比自建站导入数据库SQL容易太多,惊喜的发现从2007年至今的posts都顺利的并入了现在的周记weekly站点。并且已将 http://cindol.com 的域名,自动跳转过来这里,虽然还是有蛮多主题、插件都不在了,但解决复杂问题的一个方式就是放下包袱,直接往前走,以后写什么才比较重要。

说起来也是这两个月经历了 Covid-19,信息的丰富和密集度空前的增高,也愈发开始反思信息的来源与分享之重要性。有一个Youtube视频里提到的观点很好,早几代的中国移民在国外,不得不看当地媒体的信息,于是某种程度上,慢慢地就localise了/国际化了,但现今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有太多的方式获得信息,那么仍习惯于沉浸在中文互联网中也就不足为奇。中文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观点是怎样的平均质量相信你我都不乐观,我虽然也订阅着NYT的newsletter,看着Le Monde的新闻app,但坦白讲,真的不像在法国的时候,每天刷twitter上的法语timeline,关注着Facebook上法国同学分享的各种信息和生活片段,虽然那样不见得那样是对的,但至少是多元化的。

因为朋友圈信息质量和效率的低下,还有社交关系复杂的原因,我在差不多一年前开始不刷朋友圈了,也几乎不怎么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虽然微信群的互动交流很多,比如在博物志播客的会员群里,大家听了新节目会有反馈和信息交流,我猜email的反馈越来越少了,因为好久都没有念过听众反馈了。以前常互动的本来也更容易选择入会,在会员群的交流变得很随意,也没有了一种认真的仪式感,大概我还是喜欢和怀念email一来一回的认真交流,并留下可追溯便于检索的记录。

至于微信的难用,真的越来越厌恶了,当然这也伴随着亲历最近微信上博物志群的炸群、电影群的禁言,总之,telegram添加我的话,可以用我的中国手机号码搜索到,大学有了第一部手机后一直没有更换过,真的习惯性依赖一个没有尊重用户隐私原则的IM软件太危险……  大家在讨论美国与中国的逐渐脱钩,为了拥抱多元和自由的世界,我也决定向“高集成”的独大app们慢慢脱钩。

短期内可以通过少使用这些app节省很多时间做别的事,哪怕是无聊的事情,至少也可以丰富生活多样性对吧!

长远来说,生存能力也会增强哟,至少向外对接不会有过多的障碍和迁移成本。

恩,这是一篇流水账,并且它突然的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