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12 希腊精神

p8 圣保罗有一个极好的定义:可见的都是短暂的而不可兼得都是永恒的。

p23 对他们来说,闲暇和求知是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的。

p25 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认为,对美的思考是头脑的休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会在任何事物上停止动脑子。

p39 希腊艺术家的画像来自于他研究过的女人;画中的形象取决于他们真实的体态,它是超乎个人的却不是超乎自然的。

p93 一个希腊人在他的一生中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

p198 悲剧向我们展示了痛苦,却由此给我们带来欢乐。

p201 生活的表层是喜剧关心的范畴,悲剧对此不屑一顾。

p214 埃斯库罗斯:“鼓起勇气。痛苦,当他到达了巅峰的时候,就不会再持续很长的时间了。”

p229 索福克勒斯。接受不是默认,不是屈从。…… 努力去理解那些不可抗拒的事件的发展变化令人感到困惑;特别是当我们发现我们对事物的发展几乎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就像我们不能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星球产生多少影像那样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但即便如此,我们却也不仅仅是旁观者。这个世界上有高贵、善良、温文尔雅的品质。面对命运,认识无能为力的,但是人们可以求善,可以高贵地忍受痛苦,接受死亡。“成熟就是一切。”

p258 圣保罗说,不可见的东西必须借可见的东西来获得人们的理解……  希腊伟大的艺术家们也总是努力用有形来表达无形。

p267 当人们意识到大家都在忍受着同样的痛苦的煎熬的时候,他们就从自我中解脱出来了。在一瞬间,他们被提升到他们的悲哀和忧虑之上。他们不再是封闭的、孤独的个人,因为他们被一种使人团结的而不是使人孤立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p275 对我们来说,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为其所独有的某种东西,使其区别于他人。而对希腊人来说,他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所有人都部分地具备的品质;它使一个人与其他人融为一体。我们对人们身上与其他人不同的特殊品质感兴趣。与此相反,希腊人认为一个人最重要得东西是他与所有其他人都共同具备的那些品质。

p302 “美是绝对的、简单的、不朽的……是个体在总体中的闪亮。”

p308 在意识到一个整体中单个的部分的同事,我们过多地意识到了我们自己。

 

 

『 希腊精神 』 The Greek Way

依迪•汉密尔顿    Edith Hamilton

葛海滨 译

华夏出版社

2008年3月北京第一版

书摘11 诗学

附录 p259 ……与此同时,对诗歌谈不上有什么造诣的平民观众已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有教养的社会贤达,成了一支左右诗评的力量。为了迎合观众的喜恶,诗人们不惜牺牲本来应该坚持的道德原则和艺术标准,用昂贵的代价换取廉价的掌声。……

诗不是科学,因而也不受科学的检验;诗不是理性的产物,因而也不受理性的规束和制约。

p262 在『智者篇』里,柏拉图直出,神可以制作两类形态,一类是有实体的形态,另一类是对实体的摹仿形态,如梦、影子和幻象等。人间的工匠(包括艺术家)也可以制作两类形象,一类是“形”或样板的仿制品(如房屋),另一类是对仿制品的再摹仿(如艺术作品中的房屋)。

 

以后这种读不懂原文,又年代十分久远的好的作品也选择不看了。

 

『诗学』

亚里士多德 著

商务印书馆

1996年7月第1版

书摘10 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p11 我必须永远做一个殉道者,以度过彻底贷出了的一生。

 

p12 我的境遇与我的生存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于,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子、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然而,只要我还是一个幸运地活着的生物,而不是一架纯粹的分析机器,我又感到缺乏这一切。

…… 我期待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

…… 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p48 真正的思想家向往闲暇,以便自由的从事创造,玩味自己的思想。平庸的学者却害怕闲暇,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一旦空闲,便觉无聊,于是书籍和学术成了他驱逐无聊的苍蝇拍。

 

p52 人只以勇敢和毅力许可的限度接近真理。强者必须认识和肯定现实,正如弱者必须害怕和逃避现实一样。

 

p53 即使我们蠢到认为我们的一切意见都是真理,我们也不至于希望我们的意见单独存在。

 

p57 哲学家甚至不应该结婚,因为爱情的利他会变成家庭的自私,男子为了儿女会忘掉世界。“凡有心于最高的哲学思维而又结婚的人,都是可疑的。”

—————————————-

p64 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这本身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

 

p77 我的思想应该向我指示我站在何处,但不该向我泄露我将往何处。我爱对未来的无知……

 

p85 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吧,这样你就会肯定人生的全部,因为连最悲惨的人生宿命也具有悲剧的审美意义。…… 你要站在你自己的生命之上,高屋建瓴地俯视你自己的生命,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这样你反而能真正地体验它,享受它,尽你所能地把它过的有意义。

 

p89 竞争的结果也和达尔文学派所断定的相反,总是有利于弱者而不利于强者,物种并不走向完善。因为弱者是多数,而且善于通过忍耐、审慎、伪装、狡诈来保存自己;强者为了追求强力却不惜牺牲生命,较容易毁灭。

 

p91 世界不是但求自我保存的消极声明的堆积,而是“ 一个奔腾泛滥的力的海洋”,是“永远在自我创造、永远在自我毁灭的酒神世界”。

 

p107 动物只有求生的本能,它只是“盲目地疯狂地紧紧抓住生命,却没有任何别的更高目的”。

 

p111 我担心动物把人看作与它们相同的生灵,不过极其危险地丧失了健康的动物理智,–看作癫狂的动物,笑的动物,哭的动物,不幸的动物。

—————————————–

p122 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必须值得在无限的未来重复无数次。“你将再次并且无数次地意愿这样吗?”

 

p135 可是倘若你们不是在自己的心灵中亲自经历过光芒、火焰和朝霞,你们从这些希望中能看到、听到什么呢?我只能使人记起,更多便无能为力了!

 

p141 社会是机器和工具,个人才是目的。如果个人统统只用来维持机器,那么为什么要有机器呢?

 

p148 我要的更多,我不是寻求者。我要为我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

 

p175 人们总是错把熟悉当认识,熟悉即习惯,而习惯了东西正是最难认识的。

 

p250 这是“自我失落”的时代。人们沉沦于世俗之中,好像有意躲避人生的真正使命。人们急于把脑袋藏到一个地方,似乎这样一来他们的良知就找不到他们了。人们匆忙把他们的心献给外部事务,就是为了不再有一颗心。“匆忙极其普遍,因为人人都急于从他的’自我’面前逃逝……”

=========================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有人说了你很想说的话,一直说到了心里,这感觉真好。不过有些话,也就只能在心里理解,不在他的文字中,我也没办法用文字再写出来。也就只能在读这本书的我和他之间了。

这本书当成周国平的尼采书抄来读也蛮不错的。。。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