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昂大教堂和实习一个月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这本书是来法国之前07年吧在上海的展览一起出的画册,在AF的时候图书馆里翻过,后来我搞到了电子版,拖了3年,现在终于感觉自己有了一点点认识并且有了些耐心和心境去读,也有了些熟悉的作品,可以作为开头。

4月份去过Rouen鲁昂,大教堂旁边也看到了这幅《鲁昂大教堂》的作品,看书中(书中展示了两幅)的介绍莫奈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大概画了30余幅。“莫奈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的‘悲喜剧’ ”。

我很喜欢介绍中引用的对莫奈作品评价很深刻的他多年好友George Clémenceau在一篇题为“教堂革命”的文章中的话:

 

『灰暗的物体,其本身因阳光的照射而获得生命,获得给人们的感官以印象的能力。但这种围在物体表面、深入其内部、反射至外部空间的光波,始终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有时如高耸入云的‘波涛’,有时如风平浪静的‘水花’,有时则像是一场‘急风暴雨’。物体正是依靠这种‘有生命’粒子的狂放不羁才得以显现出来,我们正因为这种狂放不羁才可以看见物体,同时物体也正是因此才得已显出其确实存在;那么一件东西在光的照射下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的,是画家所要阐明的,也就是通过画家之手来进行化解和重新组合。』

 

就像他所有的作品,你可能看到的就是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表面的一层有着亮丽反光效果的薄莎,在光的照射之下这层薄莎所呈现出来的光影和色彩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你以为这就是你将看到的东西并心生向往,大概不管什么东西到了画上,就不在是它自己了,有人追求那种复刻的感觉,精致精确的再现那个什么什么,莫奈也是,只是他要的只是那光。

 

…………………………

 

话说,硬要在这篇的后半部分加上流水账不知道会不会太——

拿到工资才想起来已经实习了一个月了,不得不说,状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感冒刚好,而因为三周内两次感冒而憋得烦闷导致要好的时候很亢奋,总之现在处在一个『鸡血模式』。

甚至让我回想起05到06年那样的日子,每次回想起来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早上7点多站在南20楼406的阳台上,阳光下手里端着一杯冲好的速溶咖啡,脑子里有点空白;另一个场景是坐在教室的后面,某个同学扭过头,跟我说作业借我抄一下,然后我把我的作业本递过去。

但因为时间过的不久,所以不得不承认真实的场景是:我站在阳台上的时候,阳台的角落堆着蛋蛋的臭球鞋,头顶上挂着前一天晚上室友或者我自己洗的内裤啦袜子啦;借作业抄的那个场景很可能我手里拿着西食菜包或者东食的某种饼。

好在,时间会改变一切!这些ws的细节早晚会被我忘记,留下的只是上上面那一段。

 

这几天开始下班都有点不想回家。。。每天都7点多甚至到八点才往回走。做着一个个实际的项目,考虑着那么多真切的细节,想着这一切过上些日子也许就能看到被造出来的样子,并且有什么什么细节是我考虑改良过的,或者是自己一条一条在CAD里画出来的,大概这是不多的一点安慰吧。

会反思很多事情,学到很多细节,本子上开始一点一点的记些东西,各种奇奇怪怪小东西的单词也搞起来!拖了两年多,在英文版CAD的快捷键忘记的差不多的时候,用上了界面焕然一新的AutoCad 2011法语版,于是一切从头开始。

果然做起来才知道对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喜欢,在广告公司不务正业的做过两次,每次都是不到两个星期就开始厌烦,做个1个月了事。果然里面的小人在跟我说好好做下去吧!

 

…………………………

 

神奇的说,还有一段噢!

开始读《沉重的肉身》,虽然这个『鸡学模式』下我想读的是《希腊精神》,但无奈生日聚会的时候被某位带着羊排过来的同学抢去先读了。最近经常有读着书坐过站的情况,不一定是哪本,这难道是我注意力比以前更集中了的表现么?!

这种超过两厘米厚的书,以前是没有勇气开始读的,现在越发能啃这种书了,一来是捧着这种书,在地铁里很装,二来是读完的快感简直是读那种小册子所无法比拟的!就好像感觉拖延症痊愈了似的。上上次回国朋友们送的书小于2厘米厚度的我全读完了,希望年底之前两个月可以读完这三本砖头书。然后可以开心的迎接我的《看不见的城市》和《呼兰河传》。你快回来把。

周末得赶紧把拖拉下来的展看了,之前感冒真的是不想去人多的地方!不过现在没有门票就没有书签啊!

虽然本来想引用一段《肉》书中的话,但还是再读一些再说吧(第二个『再』可以用什么别的字代替来避免语句中词汇的重复使用么?)。

这次真的结束了。

不过突然决定要再吼一声,要再努力一些!这种鸡血的感觉好久好久没有过了,感觉真tmd年轻!

谢英俊和“互助建房”

自从我发现如果不找个偶像,然后一直受他鼓舞而努力的话,很难在如此辛苦劳累低回报的建筑和设计行业充满激情的生存之后,我发现我已经不由自主的对zumthor流露出了崇拜之情,偶像其实一直都在嘛!

看看每个人格闪亮的建筑师都会受到一些鼓舞,今天看到这篇 http://www.douban.com/note/179954794/

提到了这个叫谢英俊的人,照片有印象,但名字着实没太了解过,但提到了他的理念确实很有意思:

开放系统,住民参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

永续建筑,绿色建筑,社区营造的持续性;(我有个理解就是,像建筑旁边根据需要不停的可以扩建之类,有生命的建筑嘛,当然环保选材之类的也是一方面)

互为主体,社会政治。(这个下面解释下)

 

这篇豆瓣没怎么详细展开,我就去搜索了以下谢英俊这个人,可以参考这个 http://www.atelier-3.com/mediawiki/index.php/Report_2011.08_by_Wang_Wenting

估计以前听说过地震重建时候他的事儿,欧宁博客里可能也提到过他们的交流吧。

比较吸引人的有两点,第一是他干了件至少我看起来很理想主义的事儿,他做的建筑其实是拥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而他却坚持不能按照他的理念互助建筑让农民参与建造而外包施工队这样的人不合作,而是真正跑去甚至有点像非盈利组织一样去深入到过很低层去做他想做的建筑;

第二就是这个“互为主体”的理念。他找到的理论支持来自哈贝马斯的“互为主体”,摆脱纯技术,或商业思维,将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互助换工结合,植入绿色环保、种族文化元素,建立社区自主的建造体系,变成了建筑师指导着农民参与,一起动手盖房子。

首先我想到自己帮别人做东西的时候,总是习惯不停的问到底对方是什么要求和他的想法如何,这个停留在设计者对业主的充分理解和沟通层面,而他把建造过程也开放给了业主,并充分的利用,还让我想到了去年听过的张雷的讲座(南京建筑师,有“诗人住宅”之类的代表作),他设计诗人住宅的时候,就雇佣了当地的农民,用传统的砖艺做的外立面,一种很特别的当地磊砖的技术,成本也非常的低,很地缘,也很出彩。

 

他还提倡低成本,当地能找到的资源都可以用来建造房子,材料充分本地化几乎是大部分做出好设计有灵魂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材料也是建筑探讨的一个方面,谢英俊到没有那么深入去探讨什么,只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好吧,总结下来,就是这么个执着的有一点理想主义的人,并不是为了赚很多钱,而更愿意用比较低的成本邀请农民来一起参与建造自己的房子,选取当地的容易取得的材料,按照可持续的理念在做设计。恩。不错。

Mac Hints 9 解决avidemux在mac os x lion下无法打开的问题

首先,强烈推荐这个开源免费的视频编辑实力小软件avidemux, 用这个剪辑视频方便快捷轻量免费功能很不错!

下载地址:

http://avidemux.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

哦对了,也有win和linux的版本,没有试用过不知道。

今天出现了问题,就是升级到lion有段时间了,但是没有开过这个软件,今天发现无法在lion下打开avidemux, 然后上为那个搜索,很多人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最后竟然一个youtube视频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惜貌似是德语的,但看视频看懂了!呼唤老鱼之类的帮我翻译一下,比如为何如视频操作会搞定这个问题。

源视频地址

解决办法就是打开“应用程序”,找到avidemux,然后右键点击选择显示包内容。然后点第三个ressource, 然后点里面的lib,然后在文件夹内搜索,找到libxml2.2.dylib 和libiconv.2.dylib 这两个软件,并把两个文件删除,然后就神奇的可以打开了!!!

由于不懂德语,实在不知道原理,但很解决问题,先分享了方法再说。。。

最近开始实习了,到了周末就好开心的,不多写了。安。